废水治理中选择合适处理工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废水水质特性
污染物类型:若废水中主要是悬浮物,像建筑废水含大量泥沙、石块等,可采用沉淀、气浮等物理方法先去除;若含有重金属离子,如电镀废水含铬、镍等,需用化学沉淀法、离子交换法或吸附法处理;对于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废水,如印染废水、食品加工废水,可选用生物处理法或高级氧化法。
污染物浓度:高浓度有机废水,如制药废水、垃圾渗滤液,可先采用厌氧处理工艺,降低有机物浓度,再结合好氧处理进一步净化;低浓度有机废水可直接用好氧生物处理法。
酸碱度:酸性废水可用碱性物质中和,碱性废水则用酸性物质中和,调节至合适pH值后再进行后续处理。
处理目标与排放标准
回用要求:若废水需回用,处理工艺要更严格。如中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,除去除悬浮物、有机物外,还需进行深度处理,如反渗透、超滤等,去除溶解性盐类和微生物。
达标排放: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,选择能达到相应指标的处理工艺。例如,对氮、磷排放要求严格的地区,废水处理工艺需具备脱氮除磷功能。
处理成本
建设成本:不同处理工艺的建设费用差异大。如建设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,需较大占地面积和复杂设备,建设成本较高;而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,建设成本相对较低。
运行成本: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、药剂费用、设备维护费用等。物理化学法需消耗大量药剂,运行成本较高;生物处理法主要消耗能源维持设备运行,运行成本相对较低。
场地条件
面积大小:场地有限时,可选择占地面积小的处理工艺,如膜生物反应器(MBR),它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,结构紧凑;若场地充足,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等占地面积较大的工艺。
地形地貌:地形起伏大的地区,可利用地势高差实现废水的自流,减少水泵提升能耗;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,基础处理和防渗措施要重点考虑。
运行管理与维护
技术难度: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时,应选择操作简单、易于管理的处理工艺,如生物接触氧化法,日常维护主要是设备巡检和简单参数调整。
维护频率:部分工艺需频繁维护,如化学沉淀法需定期投加药剂、清理污泥;而一些自然处理工艺,如稳定塘,维护相对简单,但处理周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