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水处理过程中,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其代谢活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,实现水质净化。这一过程涉及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,包括细菌、真菌、藻类、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。以下是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机制:
1. 有机物的降解
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等)分解为小分子物质(如CO?、H?O等),从而降低废水中的BOD(生化需氧量)和COD(化学需氧量)。
好氧降解:在有氧条件下,好氧微生物(如假单胞菌属、芽孢杆菌属)通过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彻底矿化。
厌氧降解:在无氧条件下,厌氧微生物(如产甲烷菌)通过水解、酸化、产乙酸和产甲烷四个阶段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CO?。
2. 氮的去除(硝化与反硝化)
微生物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氮污染物:
硝化作用:由硝化细菌(如亚硝酸菌、硝酸菌)将氨氮(NH?)氧化为亚硝酸盐(NO??)和硝酸盐(NO??)。
反硝化作用:由反硝化细菌(如假单胞菌)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(N?),释放到大气中。
3. 磷的去除
某些微生物(如聚磷菌)能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磷并储存为聚磷酸盐,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,从而实现磷的生物去除。
4. 重金属的吸附与转化
部分微生物(如硫丝菌、真菌)可通过生物吸附、氧化还原或甲基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(如汞、镉、铅等)。
5. 难降解污染物的共代谢
某些微生物(如假单胞菌)能通过共代谢作用降解难降解有机物(如酚类、多氯联苯等),即使这些物质并非其主要碳源。
6. 生态系统的稳定
微生物群落(如原生动物、后生动物)通过捕食细菌维持系统平衡,同时可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处理效果。
总结
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实现污染物的降解、转化和去除,其作用机制涵盖有机物矿化、氮磷循环、重金属固定及难降解物质分解等。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(如工程菌、生物膜技术)可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