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水治理是保护水资源、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,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,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。以下是废水治理的要点,涵盖治理原则、技术路线、管理措施及未来趋势:
一、废水治理的核心原则
源头控制优先
理念:减少废水产生量及污染物浓度,降低后续处理压力。
措施:
优化生产工艺(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),减少原料浪费和副产物生成。
实施循环用水(如冷却水循环利用),降低新鲜水消耗。
对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(如酸碱中和、重金属沉淀),避免冲击后续处理单元。
分类收集与分质处理
理念:根据废水性质(如pH、COD、重金属含量)选择针对性处理工艺。
措施:
工业废水:按车间或工段分类收集(如电镀废水分为含铬、含镍、综合废水)。
生活污水:单独收集并处理(如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市政管网)。
雨污分流:避免雨水混入污水系统,减少处理量。
达标排放与资源化并重
理念: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前提下,尽可能回收水资源或有用物质。
措施:
中水回用: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、冲洗等非饮用水场景。
盐分回收:从高盐废水中提取氯化钠、硫酸钠等工业原料。
能源回收:利用厌氧消化产生沼气,或通过焚烧回收热能。
二、废水治理的关键技术路线
1. 物理处理法
适用场景:去除悬浮物、油类、颗粒物等不溶性污染物。
核心技术:
格栅与筛网:拦截大颗粒杂质(如塑料、纤维)。
沉淀与气浮:通过重力或气泡浮力分离悬浮物(如石化废水中的油滴)。
过滤与膜分离:采用砂滤、活性炭过滤或超滤/反渗透膜去除微小颗粒(如电子行业废水回用)。
2. 化学处理法
适用场景:去除溶解性无机物、重金属、有机物等。
核心技术:
中和调节:用酸/碱调整废水pH(如电镀废水加碱沉淀重金属)。
化学沉淀:投加药剂生成难溶沉淀物(如硫化物沉淀汞、镉)。
氧化还原:利用强氧化剂(如臭氧、芬顿试剂)降解有机物或还原重金属(如铬酸盐还原为三价铬)。
3. 生物处理法
适用场景:降解有机物(如BOD、COD)和氨氮。
核心技术:
好氧处理:
活性污泥法:通过微生物代谢降解有机物(如城市污水处理厂)。
生物膜法: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处理废水(如生物接触氧化池)。
厌氧处理:
UASB反应器: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并产生沼气(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)。
脱氮除磷:
A?/O工艺:通过厌氧-缺氧-好氧交替运行,同步去除氮、磷(如市政污水深度处理)。
4. 高级氧化与深度处理
适用场景:处理难降解有机物(如农药、染料废水)或提高回用水质。
核心技术:
臭氧氧化: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有机物(如印染废水脱色)。
光催化氧化:通过TiO?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羟基自由基(·OH)降解污染物。
活性炭吸附:去除微量有机物和异味(如饮用水深度处理)。
膜生物反应器(MBR):结合膜分离与生物处理,提高出水水质(如中水回用)。
三、废水治理的管理措施
环境影响评价(EIA)与排污许可
EIA:在项目前期评估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,提出治理方案。
排污许可:企业需申请排污许可证,明确废水排放总量和浓度限值。
在线监测与数据公开
在线监测:在排污口安装pH、COD、氨氮等监测设备,实时上传数据至环保部门。
数据公开:定期公开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排放数据,接受社会监督。
应急预案与风险防控
应急预案:制定废水泄漏、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(如围堰、应急池)。
风险评估:对高风险废水(如含氰化物、剧毒物质)进行专项管理。